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seo技术分享评论169 views阅读模式

  学术薄弱是磐安书画

  正是凭借着对书画艺术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郑利权走出了一条从业余到专业,从爱好到职业的艺术之路。如今的郑利权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沙孟海研究会副秘书长、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任浙江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主持学术部工作。

  郑利权的作品获得了许多浙江老一辈书法家以及专家学者的肯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评价他的书法“格调高,驻基传统”;已故草书名家马世晓评价他的作品“线条的感觉很好,不论形式上,还是内容都是意态的、生动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俞建华评价他的书法“根砥扎实,视野广阔,能出新意,颇具天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骆恒光评价“他是浙江青年书法家中理论成果较丰富的一位,因为有理论与学术支撑,使他的作品更有学术的意味”;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评价他的书法“文性与书情的积淀与映照”。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郑利权说:“在一些人看来,书法就是写字,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涵着深刻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从写字嬗变为书法,不仅需要勤学苦练,而且还要有诗书画印一体同修的学术境界。”

  艺术发展的瓶颈

  坚持是如今硕果累累最大的原因

  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双管齐下是郑利权的特色。他在《中国书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是当代中国青年书法家中学术成果较多的一位。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览并获奖,2013年在浙江大学举办个人书法展,展出作品100余件,并印行《笔墨远行——郑利权作品集》、《书法梦——郑利权作品集》,获得专家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参与策划实施了“神州国光——黄宾虹作品展”、“书风书峰——2011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等展览项目,负责浙江省重大社科规划课题项目《浙江通志·美术志》的编纂工作。被喻为“理论与创作”双栖型青年艺术家。

  上世纪90年代末,郑利权求学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在这所百年名校的中文系,曾经留下马一浮、夏承焘、王驾吾、姜亮夫、胡士莹、蒋礼鸿等许多大师的足迹,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学与书法相得益彰。正是这种人文传统的滋养,使郑利权一直秉承“人文书法”的艺术理念。在杭州大学期间,郑利权热心于学生艺术社团的组织工作,担任了杭州大学美工团最后一任团长。社团开放式的艺术教育模式与平台,使其能在文学与艺术两个视角介入书法,这一时期对于郑利权来说至关重要,不仅结识了浙江诸多书家前辈,而且完成了由兴趣向专业的转型。

  郑利权是中国最早的书法传播学研究学者。2003年,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作期间,在书法网络方兴未艾之际,凭借对于学术点的敏感,郑利权认为书法网络传播必将风行天下,率先提出了书法传播学的概念。《从实物传播到数字传播——互联网与书法传播的革命》一文发表后,取得广泛反响,并获得2004年度中国“书法媒体奖”。其后撰写的《论书法传播学的建设》对书法传播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建构,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与“传播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两个顶级的学术研讨活动。之后又连续发表了系列书法传播学研究论文。

 

  毕业后,郑利权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学院工作。之后,他又考上了浙江大学美术学硕士。毕业后,郑利权一直在浙江美术馆从事学术策划工作,近观美术前沿,饱览艺术风物,书法创作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种以图像与视觉为中心的状态。

  郑利权是最年轻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2015年9月17日,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因在书法研究与艺术创作上的成就,时值36岁的郑利权当选为理事,成为省书协最年轻的理事。

郑利权近影 

  郑利权有三个第一。

  从大山里走出去的书法大家

  受家庭和学校影响,书写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郑利权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拼命挤出一点时间进行书法学习,并代表学校参加县、市、省多项书法展,屡获佳绩。

  1979年,郑利权出生于窈川乡川一村,从小对书法情有独钟,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山里走出去的书法家。“我出身于世代农耕家庭,爷爷曾做过乡政府的文书,父亲也喜欢舞文弄墨,正是这星星点点的书法基因点燃了我日后书法创作的熊熊烈火。”郑利权说。

  郑利权曾经是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4年,时值25岁的郑利权加入了代表书法最高荣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时中国书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这是对他创作与理论两方面成果的肯定。一年后,为了执着的书法梦,毅然决然地放弃高校优厚的待遇,考上了浙江大学全脱产的美术学硕士,重新回到西溪之畔那块代表书法梦想的土地,虽然“杭大美工团”已不复存在,但文脉还在,精神尚存。两年的专业学习,他近距离地研读水墨,思考艺术,潜心学术,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郑利权认为,一个地方的书法发展,不是看拿了多少奖项,重点在于有没有薪火可以传承。磐安业余办书法的团队很多,培养出不少中小学生书法爱好者,再加上大量的竞赛、展览,为磐安书法队伍推送了许多新苗,这些都是推动磐安书画发展的基础力量。而学术薄弱仍然是磐安书画艺术发展的瓶颈。一是书画学术人才的缺乏,对艺术创作缺少正确的学术引导。对书画展赛的过度依赖,缺少对书画艺术功能的全方位认知。二是书画学术机构与设施的缺乏。书画艺术是一个地方文化精神的浓缩,磐安应该有自己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并积极扶持民间书画机构的设立与推广。三是书画活动缺乏学术深度。磐安历史悠久,文化景点较多,打生态旅游的名片,书画是一个极好的载体。张家界因为吴冠中的画作而闻名天下,磐安山水与书画的结合,是一个极好的学术课题。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公示结束,磐安籍书画家郑利权的《心经》主题系列书法创作在7248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书法创作项目。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

    企鹅SE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10月25日 00:17: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ieseo.com/670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