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后,网易新闻为什么彻底放弃了“有态度”?

创业学院评论1.3K views阅读模式

一边听着抖腿神曲《咖喱咖喱》,同时完成上述几道奇葩问题,你对应在《欢乐颂(第二部)》角色中的人设就被成功解码了,这是一组风靡朋友圈的性格测试 H5 游戏中的题目。比如本人测试的结果就是“谭宗明80%+安迪20%”——虽然我并不认识他们。

并没有看过《欢乐颂》...

不过,有点让人意外的是,这款紧跟娱乐热点的网页游戏竟来自网易新闻。从“丧茶”到“躲进电影院”,为了赢得年轻人,这家老牌新闻门户近期新动作频频。

对于网易新闻的变化,这些貌似刻意的社交网络策划,只是个开头而已。

今年 5 月 15 日,网易新闻正式发布了新的品牌Slogan,新口号仅添加了一个字——“各”,过去十年被互联网用户熟知,在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历程中留下烙印的“有态度”,变成了“各有态度”。

自 2011 年开始,网易新闻长达 7 年的“有态度”时代,至此落幕。

一字之差,截然不同。“有态度”代表着网易新闻编辑们的价值取向,网易的态度可以直接理解为编辑的态度。如今的变化是,价值取向仍在,但态度的来源并不再局限于编辑部,表达态度的权力已下沉到每一位愿意表达态度的用户——网易号们。

网易新闻副总编辑杨彬彬将这一字之差的变化概括为:

对于已成立二十年的网易来说,尤其是其新闻业务,彻底“忘掉”过去的自己并不容易。“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你不转,你不调整,那你可能就没有未来了。”杨彬彬在接受采访时告诉钛媒体,他并不避讳当下资讯客户端市场的惨烈战况。

危机感

始于 2010 年的门户时代,网易、搜狐、腾讯携手向移动端转型,一举几乎垄断了当时的资讯客户端市场。但两年之后的“搅局者”——扛着“算法武器”的异类,打破了原本三足鼎立的状态。今日头条在 2012 年成立时,还未引起门户过多的注意,而仅仅一年之内,今日头条异军突起,给整个资讯分发市场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持续至今。

今日头条成立同一年的 8 月,易观发布了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数据:“ 2016 年,在资讯信息分发市场上,算法推送的内容将超过50%。”

2016 年成为老牌门户们集中寻求变化的一年。门户客户端的流量开始被分流,尽管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仍在按照传统媒体的思路生产优质内容的门户,面对模式创新开始集体面对危机感。

网易 2011 年的宣传海报,如今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这也是网易决定变革的行业背景,杨彬彬同样认为 2016 年是行业的重要转折点,业界终于意识到机器算法已经成为了主流技术。同年,网易新闻开始大力发展机器算法,并且推出“网易号”,进军内容分发市场。

而在此一年之前,腾讯的类头条产品“天天快报”就已上线,网易在资讯分发市场又一次展现出了“慢热”特质。

“当然有危机感。” 杨彬彬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杨彬彬在 2016 年初受丁磊邀请加入网易,开始主导网易新闻业务的变革。

杨彬彬在网易位于西二旗新址办公大楼的办公室告诉钛媒体,“一旦想好,一定All in。”

网易这家公司实施变革和创新的特有“性格”再一次被印证——丁磊有句话很知名——“慢一点不要紧,想清楚再做”。

“把关人”撤退

机器算法在 2016 年“征服”了新闻客户端市场,老牌四大门户或早或晚都开启了个性化推送。如果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类比,机器算法在内容分发领域俨然一派“历史到此终结”的景象。

但在杨彬彬看来,这只是“历史”新的开端。在算法成为底层技术之后,内容仍体现核心价值。

市场的反应也印证着杨彬彬的判断,为了改善内容供给端的数量和质量,算法分发的领地已经从图文资讯扩展到音频视频,各平台决定砸重金扶持自媒体的消息此起彼伏。

网易则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内容消费升级”,严选的运作模式尝试在网易新闻实现复制。

牵一发而动全身,网易编辑部被改造成内容电商的运营平台。原本扮演着“把关人”角色的编辑们成了电商平台的“内容买手”和规则制定者。

正如对市场嗅觉灵敏的买手们从不同的设计师那里挑选中意的服装,“内容买手”的工作同样是替消费者选品,挖掘优质自媒体资源;规则制定者则相当于电商的理货员——将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内容,匹配到相对应的推荐策略。

而少数具有原创内容生产能力的编辑团队,同样转换角色成为一个个工作室。上述提到的《欢乐颂》性格测试游戏就出自网易新闻一个名为“哒哒”的工作室, 6 月 4 日这个工作室刚刚发布了一篇复盘经验的文章《三天内刷频两次!我们如何打造1000w+流量的 H5 策划》。文章中,哒哒工作室将自己定义为“传说中聚焦青年文化研究的神秘组织”。

不同风格、不同内容取向的工作室在网易内部有超过 20 个,他们的作品和第三方原创内容同时进入分发管道,在同等条件下供用户挑选。

网易“人间”栏目,也是内部“工作室”之一。

杨彬彬将这一改变比喻为“掀开了温室大棚”。既然网易新闻人有创业的基因,那就干脆在内部设立孵化器。

但问题在于,如何留住那些受到各类平台争夺的优质自媒体,网易的办法是选择与其进行更深度的利益绑定。网易在今年 4 月提出了扶植“腰部自媒体”的战略(点击查看钛媒体报道),按照其“媒体合伙人”规划,在智能分发、原创保护、流量补贴、平台功能、粉丝转化、大数据挖掘、品牌推广、商业化变现等多个维度,网易均会与内容创作者展开合作。

当然,网易同样也在为自媒体砸钱。网易刚刚建立了一支总额为 10 亿元的内容消费升级生态基金,而其中 5 亿元将用来专项补贴网易号的内容生产。

争夺 90 后

老牌新闻客户端在产品层面受到算法类友商的冲击的同时,在品牌层面也日益显得“老态龙钟”。

如果你在地铁里看到了网易新闻的品牌文案, 90 后显然成了最核心的沟通人群:

网易新闻的广告文案及其“解读版”

在此之前,网易推出的一系列品牌活动同样能看出端倪,和饿了么合作的品牌营销活动“丧茶”、与毒舌电影合作的活动“躲进电影院”等都在努力满足年轻一代的胃口。

如果与五年前的文案相比较,也许感受更加直观:

可以看出,网易新闻正在努力摆脱此前的“ 80 后政论场”,朝向 90 后、多样化和青年文化为主的新形象。

转变的背后,用户端的代际变化正在上演。杨彬彬透露, 90 后已占到网易新闻用户的大多数,而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兴趣分散化。还像 10 年前的新闻细分类目那样去分割内容,年轻用户不会再买账。

也正因为这一变化,电影、旅游、二次元、萌宠、美食、游戏、科技等当前最为热门的青年文化兴趣圈层成为网易“内容电商”开业时的主要卖点,网易还给这些聚焦亚文化的自媒体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腰部媒体”。

魏武挥在近期一篇评论网易的文章(《创立 20 年,网易成了互联网公司中的“奇葩”》)中称,在琢磨用户的观念这个维度上,网易恐怕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里最强的选手,并且将网易“造楼团”视为最早一个聚焦于某种观念或文化的现象级产品。

网易新闻这一次对于时代观念的判断,会不会被年轻人买账,才是判断对错的最终标准。(本文首发钛媒体,采访/葱葱、蔡鹏程,撰文/蔡鹏程)

企鹅博客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1月27日 11:22: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ieseo.com/9971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