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黑马的来信】我是怎么通过黑马大赛和i黑马敲定投资的?

创业学院评论727 views阅读模式

几天前i黑马的编辑在QQ上联系我约稿,分享一下在洽谈第一轮融资过程中的经验,给同样在寻求最初资金的创业者们一点参考。我认为一个刚刚完成天使轮投资的公司,实在不应该大谈什么成功经验。但是这一路走来,我从i黑马及黑马大赛的平台上获得了太多的帮助,对于他们这点小小的要求,我实在无法拒绝。

这位编辑上一次联系我是在5月底,那时我已经集中见完十余家VC,正在苦等他们的反馈,并一直苦等至今天。在十余分钟的电话采访之后,有了5月30日《每日一黑马》中的那篇报道;而在这篇报道出来后的数天之内,我又陆续接到几家VC的洽谈邀约;一个半月以后,其中一家把钱打到了我们的帐上。

所以,经验第一条,请立刻联系i黑马的编辑:)

为了不让这篇文字变成一篇软文,i黑马的软文,第一条经验的分享到此打住。接下来是我个人到今天这个时点为止的真实反思和总结,也许在走到更后期的前辈眼中看来依然稚嫩,亦或许并不适合别的行业、别的个体,只能谨供参考吧。

创业方向选择

除了车,我别的都不会。在创办纵横携车网之前,我没有任何互联网的经验,我之前所有的经历包括教育和工作都和车有关,我只能寻找和车相关机会。之所以做售后领域,一方面因为汽车售前导购这个领域已经有了诸多垂直门户大佬,另一方面因为用户在汽车售后这个领域的消费满意度极低。需求存在并且竞争较少,是我选择这个领域的理由。当然,创业者在传统行业的经历和经验能够为从事这个行业的O2O项目加分,这是我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的。

没互联网经验如何从事互联网创业

我大学里C++就学得不好,之后也再没写过任何一行代码,如何去做一个网站?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技术合伙人。张诤是我们一位共同的朋友引荐的,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已经从齐家网技术总监的职位上辞职,同样在寻找创业的机会。当时我对他的技术能力并没有概念,只能想当然认为大网站的技术总监总不能没有真本事,事实上后来技术团队的招募和网站平台的搭建我完全不用操心,而更重要的是,他对车也有着狂热的爱好,在后续的业务流程讨论中,他是带着一种兴趣在参与,而不是纯技术人员的职责。

另外一方面,我长期以来保持着对互联网及数字科技的关注和思考,我的iPhone从一开始便装满了各种App,大部分不是为了实际使用,而是出于兴趣的琢磨和研究。这种兴趣帮助我在创业最初的阶段兼任了产品经理的职责,网站和客户端最初的功能与交互更多地是由我提出,然后交予技术来实现。当然,从现在往后,这件事情需要交予更加专业的人来做。

粮草问题

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也很想寻找一笔种子资金,并为此耗费了近半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我甚至也和很多有一个idea的梦想创业者一样,给薛蛮子等微博上的VC大号发过私信,我也不知道他老人家一天会收到多少私信,石沉大海是一定的。最终我们还是决定以自有资金启动这个项目,并且一投入就是一百万。我们都不是高富帅,即便都工作十余年了,拿出这么多现金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事实上在获得这轮风投之前,初始的投入早已花完,我们又追加了数十万的投入。我们都不敢想如果再过半年没有VC进入会如何收场,但也许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也得到了VC的部分认可吧。

VC资源

融资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对于初次创业者,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你不可能具备VC的人脉,只能干等着他们来发现你,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一件事情。我也曾发动所有可能的同学朋友关系来帮我寻找VC,但效率之低下不言而喻。转折点发生在今年4月我们参加了《创业家》黑马大赛上海赛区的比赛并且表现出色,这种变化就像之前是托人介绍对象,后来参加了非诚勿扰。我们在比赛后收到了十几家VC的洽谈邀约,其中不乏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顶级VC。于是就像前文提到的,我在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他们集中见面。虽然最后并不是这其中的一家选择了我们,但这个大赛平台的帮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前段时间有位垂直网站的前辈发微博说创业不是去参加秀场,我只能默默叨念,如果张靓颖不参加超级女声……

商业模式

每一个开始创业的人都会认为他寻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我们一开始也这么以为。但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一开始做的只是4S店售后的在线预约,这是一个需求,但不是一个刚性需求;我们也假设在用户量成规模之后能够有更强的话语权去向4S店要更低的折扣,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这是一个可怕的、令人麻醉的虚幻假设。这个领域并不存在能够复制的模式,别的服务行业的模式能提供参考但绝不能照搬,所以我们一直在摸索,试图发掘B端和C端的各种细微需求并试图用一项功能来匹配这种需求。比如我们后来用打折现金抵用券并开原价发票的方式来做保险事故车的用户返利,就是这个阶段摸索出的一种方法。方法是否完美姑且不论,但我们对功能和产品的探索从未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段和VC密集接触的时期,沟通过程中VC的大强度质疑和挑战其实是帮助我们来审视自己商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而那么多绝顶聪明的大脑在帮助我们梳理和提炼这个业务中的本质和可能存在的缺陷,这绝对是难得的机会。最终我们在业务模式上加以变化,形成一套在现在看来更趋于完善的商业模型,并最终以此获得了第一轮投资。这个新的功能我们正在加紧实施中,希望几个月后能够顺利上线。

我和我的合伙人把这笑称为打怪,死几次没关系,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经验值,经验值够了自然就升级了。

初创公司的那点遮羞布

想来想去,我还是想把这点也写上。对于大多数的互联网初创公司而言,早期的运营数据和业绩是一组难以启齿的数字。这原本很好理解,但绝大部分人还是希望给自己挡一块遮羞布,动机也很好理解,毕竟你需要去拓展更多的渠道、更多的合作伙伴。但我依然对此存在心理压力,尽管原来做过杂志主编的我也曾对发行量张口就来。后来的几次经历让我和我的合伙人逐渐明确,无论对于合作伙伴还是VC,任何的夸大都会让对方抱有过高的预期,并让自己背负脱离实际的承诺,这种效果远远差于一开始真诚沟通,并通过务实的努力来赢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在后来VC尽职调查的过程中,他们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我们非常好的评价,大部分是来自于对真诚态度的认可,这也为我们与VC接下来的沟通与衔接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基础。

其实应约投这篇稿我是非常忐忑的,因为事实上我们才刚刚迈出了一小步,甚至可以说只是朝远离悬崖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在这里分享经验的我,并不排除明年这个时候再投一篇稿的可能,一篇出现在《小败局》栏目中的稿子,当然我们的团队正全力以赴避免这种可能的发生。出于对黑马平台的感激,我写下了这篇文字,并努力写得不软、不装、不骄,或许能够给予创业道路上同行者一点帮助,并希望成为你们的朋友。

 

 

企鹅博客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8月24日 03:23: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ieseo.com/8977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