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App“换一换”的发散和思考

产品设计评论686 views阅读模式

本文由衣柜里的“换一换”发散到app的“换一换”,探究“换一换”的本质和特点。

换一换是移动应用app中经常会用到的操作,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固定的形式。但设计没有终点,本文希望更加深入去探讨换一换的本质。

一、衣柜里的换一换

我们平时换一件衣服是怎么样的呢?

下面是一个流程:

图1.衣柜使用流程示意图

人是喜欢新鲜的动物,换衣服如此,与世间的物体交互也是如此。

由于“换”包含了很多概念,于是在开篇之前我想澄清一个概念上可能会混淆的点:“换一换”的范围包括哪些?

本文中的“换一换”,包括“切换”、“刷新”、“更换”等。凡是操作后会引起当前内容变化的,都在文中作为“换一换”讨论。

二、我们为什么要换一换

  • 当我们浏览新闻app的时候,看厌了现有的内容,可以换一换。
  • 当我们听音乐,不喜欢这首,可以换一换。
  • 当我们不喜欢现在的桌面壁纸,我们可以换一换。

人是追求新鲜感的动物,换一换的机制给予整个系统翻篇换血的机会,使得用户保持对系统的好奇,持续挖掘。

三、一般形态的换一换

一些内容,加上一个“换一换”的按钮,点击就可以更换了,这是基本的形式。

这似乎也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了?

图2.一般形态的换一换

最近看了不同的产品,重新自己思考这个课题,发现换一换还是有可创新的地方的。

比如:qq钱包里面的优惠券,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额才可以更换,这样就提高了门槛。提高门槛的同时,使得用户会更加慎重地进行考虑,同时更加珍惜更换的结果。

图3.qq钱包换一换的设计

但,如果每次我想看一个新闻,我就要付钱,岂不是很贵?因此换一换也是有它适用的场景的。

为了区分这些场景,找到这些场景的使用规律,我按照不同的维度搜集了一些竞品,并进行了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换一换的特点:

四、面向过去与未来的换一换

被动输入的,例如资讯类的应用,就会以快速的换一换为主。这种换一换不可逆转,只能往后继续推荐,所以是面向未来的换一换。

例如,图4右侧的知乎中,点击“换一换”可以更换一批感兴趣的人。而如果是用户输入为主的应用,比如浏览器,用户需要主动输入大量的信息,去检索他们想要的内容。那么就会提供追溯的历史,用户可以寻找过去的踪迹,如图4左侧——百度的简单搜索,点击按钮可以切换不同的浏览页面。

图4.(左)简单搜索,(右)知乎

五、换一换的手势

换一换的操作方向会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

如果方向与阅读浏览的顺序一致,会呈现更多的内容以及使得阅读更加顺畅。如果方向与阅读顺序不一致,则需要用户停留,进行思考。

如图5的最左边,是可以左右拨动更换卡片的。中间的新闻app则需要下拉刷新进行更换,右图的音乐app则是通过左右滑动进行更换。

相比较而言,中间app的自动切换方式与阅读顺序一致,用户只需要一直下滑,就可以持续刷新更换的信息。而如果左右滑动或者拨动,则会让用户停下来思考“我是不是真的要切换到下一首音乐呢?“我是不是确定不需要这一张卡片了呢?”。

当然并不一定切换越快就是越好的,比如新闻流,更新速度快、有时效性,快速更换便于用户阅读。但一些精品的内容——比如推荐关注的人、沉浸式的音乐,我们更期待看到用户多多地驻足,去关注,去享受。那么快速的切换,就不太合适了。

图5.(左)即刻,(中)今日头条,(右)qq音乐

六、主动or被动

换一换虽然听上去是一个用户主动的操作,但设计的时候也可以想一想:

  • 这个内容是不是真的需要用户主动来换一换呢?
  • 如果可以的话,系统能不能帮用户把这个事情做了呢?

比如图6的右图,一些更新比较快的新闻资讯、优惠活动,有时候也可以使用轮播自动更新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主动的换一换给予用户选择权,使用户感觉到对内容的掌控。而被动的换一换则给予用户紧迫感,吸引用户去点击。

虽然平时我们对换一换的理解更多的是“主动点击”的换一换,但系统自动变化的形式是否也是可以的呢?

比如优惠券,如果在展示的时候是自动变化的,是否就能产生紧张感,吸引用户更快去点击呢?

图6.(左)喜马拉雅,(右)小米资讯

七、如何设计更好的换一换?

开头提到了衣柜,于是我从衣柜开始发散。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换衣服?

下面是一张换一换的细分流程图:

图7.衣柜与app的换一换细分流程图

于是,针对细分的流程节点,我产生了一些构想,供大家参考。可能并不一定能实现,因为还要结合业务和实际考虑,但也许可以扩展一些思路。

1. 预览与前馈

因为换一换是不可预期的,那么也许可以提供一个预览的小窗口,帮助用户去预览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减少不确定的感觉。

图8.换一换的预览机制

2. 趣味的图标与文案

换一换一般是使用循环的图标表示,但我们也可以加一点微创新,比如热门的新闻,可以用火苗图标,而对于地址,可以用地点图标等。

图9.带有不同图标示意的换一换

另外在文案上,换一换也可以用比较吸引人的亲切话语来表达,这样就可能可以更加吸引读者去点击。

 图10.换一换的不同文案

3. 有门槛的换一换

人类是纠结的动物,太容易得来不会珍惜,太难又会容易放弃,因此把握好换一换的度是比较重要的。

比如用户可以用自己的积分,或者经过一定时间的等待,又或者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进行换一换,这样换来的结果转化率可能更高。

图11.为换一换设置不同门槛

4. 更换的控制感

更换的时候的,如果系统不是那么精准,可以适当提供用户反馈的机制,这样得到的结果会更加精准。这样也使得用户对整个更换系统的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地去更换。

图12.可供用户选择的换一换

更换之后,内容的出现可以带有一些巧思。毕竟是新的内容,可以赋予一种登台的、新鲜的感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如果更换的内容用户不喜欢,还是有可能回退的。这个时候稍微保留上一次更换的痕迹,给予用户返回的操作,可能也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

比如上次的内容可以堆叠在下方,通过手势或者按钮返回。

图13.出场仪式感,飘舞的彩带

图14.用户上次更换的内容没有直接消失,而是叠在下方

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一次全部都要出现。只是作为参考与启发,随着业务属性的不同,不妨试试在每个节点思考一下可以加点什么,使得换一换更加细致可感。

八、小结

本文针对平时常见的“换一换”作了一些发散和思考。

作为设计师,希望鞭笞自己从设计理所当然的舒适圈中跳出,去尝试更多的东西,也与大家分享。

 

企鹅博客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7月7日 09:28: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ieseo.com/11928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