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风险投资偏好年轻人?

创业学院评论611 views阅读模式

 

为什么风险投资偏好年轻人?

无知之幕。

请容我先装个逼,借用罗尔斯在《正义论》里发明的大词。罗尔斯用这个词来讨论社会政治生活,我借用之来讲创业和投资。

这是两件事,两类人。当然有创业者转型做投资人,或者反之。但很多情况下,很多投资人都是职业做投资的,哪怕以前创过业,那也是以前了。

于是会有一个无知之幕的存在:双方并不了解对方真正的商业逻辑。

投资人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和创业者非常不同的。

事实上,所谓风险投资,与炒股票的原理有类似之处,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

风投行业,非常喜欢鼓吹概念,制造风口。

一个好的概念的确能撬动起一个非常大的创投市场。

我个人相当得意的事是,我和新榜创始人徐达内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碰撞出了“内容创业”四个字。讲实话,如果还是自媒体来自媒体去,逼格不够,听着就像个体户,不会是今天这么火爆的。

谁要是能发明个词,非常妥贴地把“网红”转化成一个什么词,这个市场一定会被引爆。我想了很久,还没想出来。

共享经济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概念。其实明明就是个分时租赁,非要说成共享,一堆企业造自行车让你骑,也不晓得是哪门子共享。

不要紧,概念能被大家都使用就行。

舆论场的主流从来是不太讲逻辑的。

鼓吹概念这事,和炒股票几乎一样。

很少有人炒股票是为了等年底分红,特别大的尤其讲安全的基金是例外之一。

投资股票基本上是为了赚差价,我今天十块钱一股进去,能不能明天涨停板十一块出来?这个意义上讲,投资股票其实不是投资行为,是投机行为。

明天十一块出来这件事取决于别的股票投资者,他们是否认为十一块值得。而这些人认为值得的原因还是:我十一块进去,后面还有人会十二块一接手。

这就是股市里著名的博傻理论:我承认我十块钱进去是傻逼,但我赌有比我更傻的。

但其实天下聪明人多了去,傻逼不太好找,就算要做傻逼,也得有个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概念。

所以股市里很多亏损很厉害的股票,比如以前的ST,依然会大涨,因为可能有重组概念。

还有很多本来没什么人关注的股票,忽然由于某些八杆子打不着或者就算有关也有限的原因,成了热门股,比如什么概念股,什么领域股。

风险投资投的不是上市公司,但这方面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

这是风险投资与股票投资非常类似的地方:博傻找接盘。

鼓吹概念不是这个行业的浮躁,而是这个行业本身的生存逻辑。

但风投行业比投资股票有一个巨大的劣势:投资标的不是上市公司,有些甚至还很早期,财务报表简单得一塌糊涂,怎么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

所以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就算鼓吹概念,一个概念兴起千家公司出现,接盘侠为什么要接我投的这个公司?

风险投资的做法是:投多一点公司,比如投一百个,心知肚明要死八十个,那二十个能赚回来不就总账是赢的么?

南非那个MIH,十几年前进入中国搞互联网投资,投了六家公司,五家死得干干净净(其中有一家是我曾经从业过的, 500 万美金进去后来是 20 万美金回去的),但一家赢就够了。

那一家就是腾讯。MIH至今在腾讯里股份比例是最大的。

当一个风险投资以1- 2 成的赢率来cover另外8- 9 成的败率时,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就出现了,那1- 2 成的赢,要大赢,不是一个涨停板就够的。

所以,风险投资喜欢增长性快的项目,希望1- 2 年,这个项目就有 10 倍增长,不然玩个屁。

另外,风险投资基金都是有时限的,行内一般是5+2,也就是五年要清盘和出资人算账,了不起再加 2 年(我见过最夸张的是5+2+2,九年,但常见的是七年)。风险投资的耐心是有天花板的。

既然风险投资喜欢高增长性的项目,又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出现了:创始人要极其卖力。

而极其卖力是需要本钱的。

这就是为什么风险投资偏好年轻人。

年轻人一般来说,精力比较充沛,连熬三天夜也能撑得住。

年轻人一般来说比较肯吃苦,像滴滴程维早期创业跑机场给出租车司机手把手教怎么摆弄APP这种事,年纪大的人,不是说不会,而是概率上可能性小。

年轻人对财富欲望更强,想发财的念头更执着。二代创业这方面有劣势,所以今天很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很少见到什么真正的二代。

这几个理由,构成了整个风险投资行业,都偏好年轻人。

于是,对于单独的一个风险投资来说,投资年轻创业者,获得接盘的可能性更大,它当然会偏好年轻人。

一个循环就这么出现了。

(顺大便说一句,到底啥叫年轻人,我意是30- 40 之间。太年轻,阅历少,无虑可竭。年纪大,精力不够,无精可殚。30-40,刚刚好,可殚精可竭虑)

风险投资行业,说到底,是买卖创业者/创业项目。

他们不是来图创业项目年底分红的。

分红有多少——30%净利润率是非常了不起的公司——但依然不足以cover风投那8- 9 成的失败率。

对于风投来说,标的不赚钱不要紧,但估值不成倍增长是很要命的。而标的有木有利润和估值能不能像风口上的猪,其实并不见得是因果关系。

而风投还有个规矩是:一个项目这一轮我领投,下一轮一般不能再领。

因为领投者做尽调,对企业最了解,跟投的一般都以领投为准。领投者会会同创业者对一个标的的估值做出决断。

这一轮领,下一轮跟是可以的,但再领,有可能故意做大估值。

这就让出资人LP很不爽了:你丫吹估值做账面盈利忽悠我是吧?

风投在一个项目中一轮就跑空的情况非常常见,或者是出掉很多保证盈利落袋为安再留一点点,万一将来大成都是赚的,不成我也已经赚到手了不是。

风投并不是创业者的同路人,相对来说战投(战略投资)更像——但其实也不是,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他们站的角度完全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完全不同。

我有个做投资的朋友,老喜欢说我是来帮助创业者的。

因为熟,所以我还怼过他几次:什么帮助创业者,投资人是帮助出资人(LP)理财的好么?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项目就是ta的全部。百分百的事。

对于投资人来说,创业项目不是ta的全部。投前根本和ta无关,只是一旦投了会有关。投后也就是一百个项目中的一个,然后待价而沽罢了。

创始人会觉得自己挺牛逼的——觉得自己不牛逼不是好创业者。

投资人也会觉得自己挺牛逼的——其实投资人在另外一个场合,也是要叫爸爸的。一个风投公司募资做基金的时候,面对LP,比创业者面对投资人还要痛苦。因为是5+ 2 有年限,风投公司还得时不时都起个新基金,面对LP的折磨。

两个都觉得自己挺牛逼的人,而看一个东西时视角又不太一样,不吵架才见鬼。

比如说创业者在做的一个项目,这两年似乎不在风口了,虽然增长还不错,风投依然会建议要不咱改改?哪怕是换个说法换个概念?创业者会觉得莫名其妙,投资人却觉得合乎情理。道理就是:风投觉得不在风口难出手啊。

老有人举例是夫妻关系,夫妻嘛,磕磕绊绊也正常。

但要我说,连夫妻关系都算不上。毕竟夫妻是共同经营一个家庭,风投和创业者并不是。

他们或许更像:有一定时间且在这段时间里略高频的炮友关系。

前两天,有个哥们写了篇《早期投资已死》的文章。

话比较不中听,但道理有那么几分在。

以前说,早期投资就是投人。但现在这个行当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赛道第一。

这话的意思就是:风口第一,概念第一。

不是这样,你哪里去找接盘侠。

早期投资押注赛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押注具体的人。

不然,真会死翘翘。

从具体的创始人、具体的赛道、具体的创始团队,每一环,投资人都是在赌概率。而且今天看着似乎概率挺大,明儿就没了,还不少见。比如团队里本来有个技术大拿,忽然就被撬走了。

既然是赌概率,当然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明显概率很小的事。

宁可投漏,不可投错。

5+ 2 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一众风险投资人头上。炒股票能死捂,做风投可不行。

创始人憋了一口气:你不投我是伐,我以后做大了打你脸。

打什么脸啊。

如果投漏就是打脸,那风投可不天天在打脸。

投错才要命啊!

没投到联想啦华为啦,有啥了不得——再说了,它们那会儿,中国并没有风险投资,也不是互联网追求高增长性的时代。

太多优秀的投资人其实不怎么说话。

我们基金有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的方向,有一次有个论坛的panel,邀请我们基金派个合伙人出席。这事其实我并不太了然,倒是我的一个创始合伙人比较懂这个事,lead了好几个项目。

我说还是你去吧,她死活不肯,觉得浪费时间。我说我不太懂乱说话说错了丢脸啊。

于是她这么建议我:你就跑去说,这个行业有点浮躁,九成公司将来都要死,创业者还是要关心自己具体项目到底有没有需求。诸如此类。

别看这人不写字不混场子,深知场子说话的关节啊。

生意场上很多商业逻辑,是政治不正确的,甚至是义理都不正确的。端着架子讲政治正确的话,并没有什么意思——你看我这位创始合伙人,就压根不想废话。但放言政治不正确的话,好像也没太大意思。

为了压低估值,或者炒高估值,优秀的投资人花样百出。

这种事,没啥好多讲的。

我也就是个打打酱油吹吹喇叭的佛系投资人,没事还写两字。

以上,不代表天奇官方观点,纯属个人扯淡。

扯得不好,见笑了。

【钛媒体作者介绍:魏武挥,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号ItTalks】

企鹅博客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9月24日 14:25: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ieseo.com/100532.html

发表评论